摘 要:公路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性产业,在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同时,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极大促进了公路事业的发展。行业和单位的发展,归根到底是竞争能力问题。在当今的竞争时代,要提升公路行业的竞争能力,就必须提高全体职工综合素质,有效地开展职工教育培训,大力开发和充分利用人力资源,促进自身健康快速发展,是我们亟待研究的重要课题,对此,笔者就公路职工教育培训现状与对策作些粗浅探讨。
公路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性产业,在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极大促进了公路事业的发展。行业和单位的发展,归根到底是竞争能力问题。在当今的竞争时代,要提升公路行业的竞争能力,就必须提高全体职工综合素质,有效地开展职工教育培训,大力开发和充分利用人力资源,促进自身健康快速发展,是我们亟待研究的重要课题,对此,笔者就公路职工教育培训现状与对策作些粗浅探讨。
一、公路职工教育的基本现状虽然大多数公路事业单位从未间断过对职工的教育培训工作,基本上满足了不同发展阶段履行职能的需要。但只是被动式、强制式、填鸭式的教育培训,职工培训工作明显滞后于形势的发展。
1、职工培训仍受传统培训观念的束缚。 一是培训工作仍沿用传统的方式方法。开展工作时,不问需求,不挑对象,不计成本,不讲效果,缺少挑战意识,只求完成培训任务就行。总体上讲,是形式的东西大于实际的收效。二是受训人处于“要我学”的被动地位。很多职工还没认识到不断学习的重要作用,加之不学习的反比学习的收入多,致使很多人不愿学,学起来也没劲。一心只想应付。三是培训仍以沉闷单向的课堂传授方式为主。培训内容以空泛的理论居多,又没有必要的激励措施,教学双方的积极性都不很高。培训考核大多是抄抄答案,有的甚至直接将参考答案剪下来贴上便了事。
2、对职工培训工作不够重视。表现之一,培训是“软任务”,可长可短,可有可无。二次改革精简机构,培训受到冲击;表现之二,培训是“唐僧肉”。有的把培训当福利,职工人人有份。
有的巧立名目,变着法儿乱开支。表现之三,培训是“挡箭牌”。不得罪领导,又不得罪群众。结果使“培训”成为“应付”的代名词,把好端端的一部经给念歪了。
3、在职培训与学历教育混淆。在职培训着眼于获得更高的工作技能,学历教育着眼于获得更高的学历文凭,它们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而有的却将两者混为一谈。一方面,导致在职培训缺乏需求分析,针对性不强,培训效果不佳,甚至出现没有证书的培训便没人愿意去的现象。另一方面,不少培训班所讲授的内容,没有多大实用性,只是迎合了某些人想“镀金”的心态。
二、制约职工教育发展的主要因素1、职工教育制度尚不完善。目前,公路行业部分单位还没有制定统一的职工教育培训规划和相应的管理办法,职工教育培训工作仍未走上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如,领导干部及职工对教育培训的责任和义务不明确,职工教育必要的人、财、物投入未能保证,考核激励机制没有形成等。
2、现代培训理念尚未形成。现阶段公路建设培训的重点放在岗前教育和业务技能训练,未能将培训变成动员、激发和启发广大职工与公路建设战略目标相一致的观念、态度、行为和技能的重要工具。甚至部分领导干部短期行为严重,只重视绩效考评指标,轻视职工教育培训,部分职工对自身知识需求与单位发展目标相对立,缺少接受教育培训的激情,导致培训质量和效果不理想。
3、职工教育相关的配套措施不完善。目前,由于职工教育与劳动人事、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不相一致,职工教育培训呈现出“孤军作战”之势,对教育培训主体的引导、启发、激励以及创新教育培训方式方法等方面难以发挥综合作用,诸如课件管理、考试管理、岗位资格、教师管理和奖惩考核等难以综合协调,影响了职工教育培训的效果。
三、加强和改进职工教育培训的对策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人才优势是第一优势。搞好公路建设的各项工作,关健在人。针对上述职工教育培训存在的问题和制约因素,我们必须增强做好职工教育培训工作、提高职工素质的紧迫感和责任感,不断丰富教育培训工作形式,体现超前怀、增强针对性、突出实用性,分层次、分专业、多渠道、大规模地开展教育培训活动,努力把培训工作和员工素质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1、转变培训观念,营造良好氛围。知识经济时代,最具竞争力的手段必然是学习。清醒的认识到这一点,尽快转变传统的培训观念,运用新思维,采用新办法,积极搞好新时期的培训工作。
一要加强职工教育。要让职工明白,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生存竞争日益激烈,如果不从学校学习转向终身学习,没有不断地去获取新知识,那无疑将会被时代淘汰。要教育职工有强烈的危机意识,真正懂得“逆水行舟”的道理,从而自觉实现“要我学习”到“我要学习”的转变。二要努力营造一个“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氛围。要加大培训宣传力度,让培训的任务、目的、意义深入人心,营造一个人人能学习、人人爱学习的氛围,使尊重人才、渴望成才蔚然成风。要切实出台一些激励措施,如给复习与学习时间,对学有所成者予以重奖,将培训效果与工作机会挂钩,同时积极创造条件,努力让拔尖人才脱颖而出。
2、实施三大规划,实现培训目标。一是高级人才培养战略。 组织实施人才工程,着重培养四支队伍:高级专家队伍、技术带头人队伍、青年拔尖人才队伍、工人技师队伍。要努力培养一批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培养一批复合型的现代管理人才;培养一批“一专多能”的技术工人。二是职工培训规划。从提高职工整体素质着眼,从提高每个职工能力着手,制定职工短期、中期、长期培训规划,既要兼顾全面,又要突出重点,使整个培训逐渐向学习型组织推进,适应经济社会的全球化趋势,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三是个人前途设计方案。要本着对职工负责的态度,对职工个人能力素质进行摸底,找出强项和弱项,并根据个性、兴趣和特长,为其进行发展趋势设计,采取相应的培训,扬其长避其短,充分释放每个人的潜能,使每个人都能最大限度地实现自身价值。这是一项相当艰巨和细致的工作。
3、强化保证措施,确保培训质量。一是制定培训政策。制定培训组织、培训对象、 培训效果、培训考核等方面的具体政策,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充分调动职工的积极性,逐渐达到规范化、制度化,由法治代替人治。二是严格奖惩制度。主要抓好几个环节的“严”:培训纪律要严,考核验收要严,执行奖惩要严,效能监察要严。关键要做到自始至终、一以贯之,坚决杜绝紧一时松一时、紧一事松一事等不良现象。三是形成有效机制。建立一套制度――人才开发办法;形成一个市场――内部人才市场;强化激励措施――实行奖优惩劣。用制度来规范,用市场来调剂,开展公平竞争,合理进行流动,实行人员能者上弱者下。